青瓦(传统黏土烧制的弧形瓦,包括板瓦、筒瓦、滴水、勾头等)质地疏松、吸水率较高,且表面多为素烧无釉,长期存放需重点防范破损、受潮、风化及性能退化,青瓦厂家通常会遵循以下存放条件: 一、存储场地的基础要求 1.场地选择与环境控制 防雨防潮: 优先选择封闭式室内仓库,避免露天存放。若为临时周转,室外需搭建高度≥50cm的架空平台(用砖、混凝土墩或防腐木架支撑),平台表面铺设防水塑料膜,上方覆盖厚实的防水帆布(帆布边缘需下垂至地面并压实,防止雨水渗入)。 仓库地面需平整、硬化(水泥地最佳),无积水、尖锐杂物。低洼处需垫高30cm以上,防止雨季渗水浸泡瓦体。 温湿度管理: 温度:保持5℃-30℃,避免极端高温(如夏季仓库内温度>40℃,易导致瓦体干燥过快开裂)或低温(<0℃时,若瓦体受潮,水分结冰会撑裂瓦体)。 湿度:相对湿度控制在50%-70%。潮湿地区(如南方梅雨季)需在仓库角落放置生石灰或工业除湿机(每月更换1次干燥剂),防止瓦体背面(素烧面)吸潮发霉、返碱(表面出现白色粉末);干燥地区可适当洒水增湿(避免瓦体过度干燥脆化)。 通风与避光: 保持仓库自然通风(如安装排风扇),避免密闭环境中潮气积聚,但需避开强风直吹(防止瓦堆晃动倾斜)。 避免阳光直射(尤其夏季),可在仓库窗户加装遮阳帘,防止瓦体表面因暴晒出现裂纹或风化。 二、产品分类与堆放规范 1.分类存放 按规格分类:不同尺寸(长度、弧度)的青瓦分开堆放,例如30cm长的板瓦与40cm长的筒瓦不混堆,避免小瓦被大瓦挤压破损。 按功能分类:将普通瓦(板瓦、筒瓦)与异形瓦(滴水、勾头、脊瓦)分开存放,异形瓦因边缘有凸起或图案,需单独保护(如用软纸包裹)。 按质量等级分类:合格品与等外品(轻微破损、变形的瓦件)明确标识隔离,避免混用影响客户验收。 2.堆叠方式与防护 基础缓冲: 瓦堆底部铺垫干燥的稻草垫(需无霉变)、厚纸板(厚度≥3cm)或泡沫板,减少瓦体与硬地面的直接摩擦,同时隔绝地面潮气。 大型瓦件(如脊瓦)需单独用木质托架支撑,避免单点受力导致断裂。 堆叠高度与层数: 普通板瓦、筒瓦:每层堆叠数量均匀(约10-15片/层),层间垫牛皮纸或无纺布(防止瓦体之间摩擦磨损),总高度不超过1.5米(约8-10层),防止底层瓦件受压碎裂。 异形瓦、小型装饰瓦:堆叠高度不超过1米,或直立放置在凹槽木架中(防止倾倒),避免凸起部分被挤压损坏。 摆放方向: 板瓦:弧形朝上平铺,或侧立成45°角斜放(底部用木条固定),瓦体之间留1-2cm缝隙,便于通风防潮。 筒瓦:口朝下、底朝上堆叠(内部空心处可塞少量干草,防止杂物进入),确保重心稳定,避免滚动。 3.禁止事项 禁止在瓦堆上堆放重物(如其他建材、工具),禁止人员攀爬或踩踏瓦堆。 禁止用铁锹、叉车等硬物直接触碰瓦体,搬运时需轻拿轻放,单人搬运大型瓦件时需两人配合,或使用带软垫的手推车。 三、瓦体保护与维护 1.防潮与防风化 青瓦吸水率较高(通常8%-15%),存放时需确保瓦体干燥,定期检查瓦堆底部是否受潮(如稻草垫霉变、瓦体背面发潮),发现问题及时更换缓冲材料并通风晾晒。 长期存放(超过6个月)的青瓦,每3个月翻动一次底层瓦件,避免长期受压导致变形;若发现瓦体表面出现白色返碱,用干毛刷清理后移至通风处阴干(禁止用水冲洗,防止水分渗入)。 2.防破损与污染 瓦体表面若沾染灰尘,用软毛刷轻扫,禁止用水或洗涤剂清洗(防止瓦体吸水或化学腐蚀)。 仓库内禁止吸烟、使用明火,远离油污、酸碱物质(如柴油、化肥),防止瓦体被污染或腐蚀。 四、库存管理与记录 标识清晰:在瓦堆旁悬挂标识牌,注明产品规格、数量、生产批次、入库日期,便于先进先出(优先使用存放时间较长的产品,减少长期闲置导致的风化)。 定期盘点:每月检查一次库存,记录破损、受潮瓦件数量,及时处理残次品(如降级处理或粉碎回收)。 极端天气防护:暴雨前加固防雨设施,台风前固定瓦堆防止倾倒,冬季寒冷地区确保瓦体干燥(潮湿状态下受冻易开裂)。